旅遊業趨勢觀點-台帛旅遊泡泡的機會與隱憂

Toyo Wang
Apr 27, 2021

第一步既然已經踏出,那就動態調整、持續優化,直至穩定

重點先劃:

👉 決策階段一:防疫成本(檢疫、隔離)

👉 決策階段二:社交範圍內影響幅度

👉 決策階段三:泡泡完整度=信任度

前言:

台灣與帛琉的旅遊泡泡確實給了疫情愁雲慘霧的旅遊業一絲希望,彷彿國際旅遊的復甦不在遙遙無期

觀察從起初的規劃,雙邊政府、醫療防疫單位、航空公司、旅遊業者等熱烈的討論重點都在「價格」、「行程」、「檢疫流程」等傳統的成就要件上,不知道是刻意忽略還是無法規劃,反而將「建立信任」這個最根本的要件擺到了看不到的盡頭

試想一下,出發前被家人知道了你要去帛琉玩,迎來的相信多半是擔憂,再者如果您是需要與公司請假的上班族,主管與人資給您的可能也會是一個大大的臭臉,因為他們想到的是您回來後的不便與風險,就算您已經是一位企業的合夥人、重要股東,可以自己決定時間運用,但難道不擔心,如果您回來後要出席任何活動、會議都會受到阻礙嗎?身邊的友人聽到您剛剛從帛琉回來,您猜想他們會是什麼態度呢?現實的狀況是您只要到了要插入健保卡的地方(Ex:醫院)都會被施以全面查問,甚至進不去,哪怕進去了依然要被報以異樣的眼光

這些問題才是核心,然而解決這些問題,難道關鍵是「價格」嗎?

其實旅客絕對能理解,旅費已經不能以疫情前的標準來衡量,直飛包機、防疫考量下的遊程規劃,現實的狀況需要多加多少成本,旅客也很清楚,畢竟一年多來,旅客也經歷了一樣附加防疫成本的人生不是嗎?

旅遊泡泡難以推動的問題核心:

在我個人看起來,真正的問題來自於「社交範圍信任度」與「防疫成本接納度」,簡言之,旅遊消費決策在疫情後的復甦階段,已經不單是由旅客自身喜好因素單獨考量,更多的是來自於外部的“意見”,此些意見也讓消費產生了決策上的方向性,以下就延伸討論具體問題:

  1. 旅遊泡泡應該是完整的結界

「先問什麼是旅遊泡泡?」

首先看一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

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旅遊行程規劃須符合下列防疫原則:
(一)團進團出,不可安排個人行程。
(二)規劃行程以避開人潮或劃定區域與當地住民區隔為原則,預先選定適當停留地點、旅遊路線。
(三)採全程定點接駁,接駁交通工具應每日加強清潔消毒。
(四)旅客僅限入住取得帛琉當地衛生單位認可具「安全防疫相關認證」旅館。
(五)餐廳用餐需有專屬用餐區及適當分流,妥為規劃入出動線及座位安排,維持適度社交距離。

指揮中心表示,參加旅遊泡泡的旅客必須6個月內無出入國史、近2個月無居家隔離/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情形、3個月內未確診COVID-19,且出發前配合於機場進行採檢取得核酸(PCR)檢驗陰性報告,另旅客自帛琉返臺前無須進行PCR檢測,返臺後可免除居家檢疫,並於返臺後5天內實施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第5天自費採檢陰性後,改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第14天。

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除一起前往旅遊及返臺者外,居所應符合1人1室,且有單獨房間與專用衛浴,共同生活者應一起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包含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可共食。若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可以外出,但僅能從事固定且有限度之活動,且不可搭乘大眾運輸,禁止至人潮擁擠場所,採實名制,需記錄每日活動及接觸人員,不可接觸不特定人士,且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並於入境後14天內遵守一般自主健康管理應注意事項。(以上原文來自於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cp-16-58685-1.html)

「旅遊泡泡的心理標準」

如果依照上述的標準重點整理並執行,所謂的旅遊泡泡只是「借」帛琉的自然硬體與空間去玩一下,為了台灣人要去玩,請隔離開當地的人民、獨立行程、隔絕活動、按表操課,試問這樣【北韓式】的旅遊方式,真正可以創造出信任感嗎?我更多的是懷疑?既然雙邊都安全,那應該是人民、環境都是低染疫風險的,相反的,創造結界中的結界,是否政府自身都對於染疫風險保有懷疑?

旅遊泡泡的建立,應該在一個完整且高標準的規範下創造低染疫風險結界,並使結界中之旅客可以行使個人防疫等級之自由旅遊狀態

第一步:建立雙邊統一標準之防疫措施,針對全部場景、元件(車,餐,導遊,飯店,景點,購物等…)全面實施

第二步:封鎖其他風險入侵此一結界的所有可能性

個人見解認為,「旅遊泡泡」應使雙邊人民都可以很自在自由的來往雙邊,進行旅遊參訪,真正將雙邊納入信任圈,例如使台灣旅客去帛琉等同去金門、澎湖等離島旅遊般輕鬆自在,相信這才是建立「旅遊泡泡」擴張旅遊圈之意旨。

2. 建立信任必須採最高標準

什麼是最高標準,除了現今已經可以看到的旅遊前後PCR測試、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外,旅遊泡泡的結界應縝密覆蓋到全旅遊階段,例如獨立的報到櫃檯、獨立的CIQS流程通道、指定的CIQS的人員、指定登機口、指定飛行器執飛,甚至指定前後艙組員,同時針對飛行器腹艙的Cargo貨物也要進行特殊防疫/檢疫規定

採用如此之最高標準,初期肯定會造成成本飆升,此時政府可提供相關補助方案,提供給願意共同建立標準之業者相應優惠條件,建立系統的缺點是需要大量投入,反之優點則可以由後續不斷使用相同系統進行長期攤提,如果政府有心想後續長期經營,則旅遊泡泡操作系統化絕對值得投資

3. 政府啊~請把宣傳做好

讓我們回到疫情前的時光看看,當年前往非洲、拉美地區旅行,行前還必須施打黃熱病疫苗、A型肝炎,同時拿瘧疾的藥物,平均要花9000~10000元台幣,而且要在至少出發前10天施打才有藥效保護力,同時申請一本黃皮的「國際預防接種/預防證明書」,這樣煩瑣的流程,加上病毒可能潛伏7天~1年,一樣可以讓很多人用挑戰的心態前往非洲、拉美地區旅遊圓夢,這樣的信任圈,是台灣開放出境旅遊自由行化30年來的成果,然而如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沒有另外一個30年可以逐漸燃燒

其實防疫流程的放寬與緊縮,這點矛盾於本次台帛旅遊泡泡談判過程中,也看出交通部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拉扯,一方面希望放寬提升旅客參加意願,一方面又考量疫情一但出現破口的責任歸屬及承擔成本,想必本次的台帛旅遊泡泡即是政策矛盾拉扯下之產物

如果以台灣宣傳帛琉為例,台灣方應先邀請產、官、學、媒前往帛琉,建立多元且客觀的專業意見後,利用2~4個月的時間宣傳帛琉當地的疫情狀況,同時對應當地的防疫措施,充分使台灣旅客足夠認知當地情況後,再行加熱旅遊相關話題,期間邀請航空公司業者對於建立旅遊泡泡航線進行洽談,最後才是邀請旅遊業者進行產品化、設計包裝銷售帛琉產品

別只是突襲式的開放,使旅行業者臨危受命包裝上架,加上賦予航空公司政策性指導的航班計劃,最後再用補助或是建議(實際上就是命令)調整成本與售價結構,把一切的責任都推到市場跟旅行業者的互動結果上,這樣的做法未免也過於粗糙,真心呼籲政府應該檢討並且儘速修正,避免後續負面影響

結論:

在我看來台帛的旅遊泡泡是政治意義大過產業意義,旅遊以生活元素的要件排序並沒有這麼優先,帛琉這個目的地在旅遊業的排序也沒有這麼優先,相對的工作、生活才是每天要面對的課題,一個人,在成為旅客的身分前,都還有一個大身分的存在,無論是上班族、自僱者,又或者是爸媽、兒女、朋友,都有信任圈的責任要背負,畢竟如果想到自己可能成為染疫破口,又有誰可以還會去評估旅遊好不好玩、多少價錢呢?

如果台灣前往帛琉有一天可以向前往澎湖般輕鬆,這才是可以商業化的旅遊泡泡,也才是可以讓旅客真正安心、放鬆的旅程。

最後藉由本文,大大感謝本次願意投身台帛旅遊泡泡的相關政府單位及雄獅、巨大、KKDAY、大榮、五福、鳳凰六間業者,還有執飛的中華航空公司(China Airline)及全體組員、地勤人員,感謝你們為了台灣旅遊產業的付出,因為有你們,台灣旅遊業不會倒,讓我們一起持續關注,持續為產業加油。

────────
撰述者介紹
────────

▲ 王東陽

超過10年通運、旅行、電商平台的從業與創業經驗,曾任雄獅旅遊華南區經理、雄獅旅遊香港站主管、天旅旅行社總經理、瘋狂賣客旅遊營運長、KKday策略顧問,現任長川資訊(德商Peakwork)⾸席顧問、MyProGuide策略顧問。擅長旅遊業產業趨勢分析、資訊科技應⽤、營運管理、產品設計包裝、⾏銷業務商拓等領域。

閱畢拍手就是爽:

感謝你的閱讀,請給我一些掌聲吧!請點擊 Medium 的「拍手(claps)」,最高可拍50下,用熱情來提高人生幸運值,努力拍下去吧。你的拍手會讓我更想創作~
*鼓掌(like)即可令我得到鼓勵,而且這個鼓勵不需付費。同時歡迎「Follow」我,以及將你的感想在留言區與我互動,讓我們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關於圖文不符:

每個主題真的很難到都找對應的圖片,請見諒這是一個沒預算的版,如果看官們有覺得自己的圖超好,超符合主題,也歡迎免費提供給我,我將置換,並且加上出處,感謝你的提供。

--

--

Toyo Wang

【旅遊業浪人+法律人】嘗試用不同的角度觀察旅遊業及觀察社會中的矛盾議題,建立屬於自我風格的看法